在边疆播撒爱与希望
王亮(特克斯县江宁人民医院普外科援疆专家)
作为一名援疆医生,他毅然踏上支边路,在雪山与草原之间,以手术刀为笔,以仁心为墨,书写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。面对医疗资源的匮乏和病患的期盼,他不仅凭借精湛的技术在瞬息之间转危为安,更以“授人以渔”的执着精神,点燃了边疆医疗发展的星火。这是一段关于勇气与奉献的旅程,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——在这里,爱与责任悄然生根,绽放出照亮未来的光芒。
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……”当我踏上新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,艾青诗句的深意在我心间激荡,令我豁然开朗。作为一名普外科医生,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我毅然援疆,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勇敢且重要的抉择!
来疆之前,心中交织着对未知的忐忑与期待。初至新疆,我被这里壮丽的自然风光深深震撼。连绵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辉,广袤的草原如同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,牛羊如繁星般点缀其间。然而,与这绝美风景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当地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。尽管在南京市江宁区的支持下,医院设备和检查手段已较为先进,但专业医疗人才匮乏,医院难以留住人才,员工积极性不高,年轻医生经验不足,许多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饱受病痛折磨。那一刻,我深感责任重大。
患者出院时给王亮医疗团队送上锦旗以表感谢
在普外科的临床一线,我已主刀完成200余例手术。接诊患者多因健康意识薄弱、长途跋涉延误诊治,常需紧急手术,这既考验技术极限,也拉长康复周期。
曾有哈萨克族少年因重症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,炎症指标飙至正常值5倍。受困于医疗资源匮乏与家庭拮据,他此前始终未能得到规范救治。望着少年痛苦扭曲的面容,我当即启动紧急手术预案。团队成员屏息凝神,在数小时高强度奋战后,终于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。
另一起交通事故致脾破裂的急重症,患者送达时已面色如纸、意识模糊,血压骤降至70-80/30-40mmHg。三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、大剂量升压药维持下,检查显示腹腔内大出血,血红蛋白仅46g/L(不足常人1/3)。我带领多学科团队开辟绿色通道,直接从抢救室推进手术室。术中面对3000ml出血量造成的“血海”视野、BMI32.3的肥胖体型阻碍,以及血库仅存800ml红细胞的困境,我们凭借精准操作与默契配合,最终成功止血。
当患者们带着重生的笑容康复出院,那份职业自豪感便如暖流涌遍全身——这正是医者仁心最生动的注脚。
王亮与医疗团队正在进行手术
受援医院普外科医疗技术与我所在内地医院存在差距。我积极与当地医生交流,引入先进手术理念和方法。在一台复杂的胆囊切除手术中,当地医生习惯传统开放手术,我便详细讲解并演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及操作要点。在我的指导下,手术团队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,患者恢复迅速,住院时间明显缩短。
王亮与医疗团队正在查房
除日常临床工作外,我还积极参与医院教学培训工作。利用业余时间,为当地医生举办系列讲座和培训课程,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先进医疗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。在一次腹腔镜手术技巧培训中,一位年轻医生对操作细节不甚理解,反复向我请教。我耐心讲解,手把手教他操作。经过多次练习,他终于掌握这项技术。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兴奋与自信,我知道,这些年轻医生就是当地医疗事业的未来和希望。
王亮等援疆专家与特克斯本地医生进行“敬茶拜师”仪式
每周,我还组织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,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。一次,一位肠梗阻患者诊断遇到困难,当地医生提出多种假设,但难以确定病因。在讨论中,我引导大家从病史、症状、检查结果等多方面综合分析,最终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。通过这种方式,培养当地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。
工作之余,我积极融入当地生活,与各民族同事和患者交往,感受到新疆人民的淳朴善良和热情好客。援疆的日子里,我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。远离家乡和亲人,思念之情时常涌上心头。新疆气候干燥,昼夜温差大,我的身体一开始有些不适应。但这些并未让我退缩。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,看到当地医生在我的帮助下不断成长,我便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。
王亮与患者家属亲切交谈
“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。”援疆工作虽辛苦,但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成长。在这里,我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,还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一份力量。结识一批志同道合、肝胆相照的援友,我们相互学习、相互支持,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。这种团队精神将激励我今后更好地与同事合作。这段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,激励我在未来医学道路上继续前行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怀揣爱与责任,这片美丽土地必将更加繁荣昌盛,各族人民的生活也将越来越美好。
王亮与少数民族朋友在一起